买入后股价先涨后跌,卖不卖?

锚定效应会影响大多数人的投资决策。买入成本、历史价格、专家看法等都会成为投资中的那个“锚”,而这个锚会导致投资偏差。坚守自己的投资策略,严守交易记录,方是投资之道。

导读:一个能稳定盈利的投资体系,至少包括投资方法(投资标的分析、买卖逻辑、交易计划等)、资金管理(资金分配、仓位管理)、投资心理(如何调整形态,如何严格执行交易计划),系列文章主要围绕这三方面内容展开。

本文是投资心理系列第5篇。系列文章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,针对投资易犯的各类错误进行分析,帮助我们了解背后的心理偏差,战胜自我,从而稳定盈利。

你是否碰到过这种情况:一年前,你觉得A公司被低估(或者趋势向好等任何买入理由),于是在12元的时候买入并一直持有,现在股价15元。几个月前,A公司曾发布业绩预告,当时预计业绩明显高于预期,所以股价涨到了20元,你想卖掉、但犹豫后没卖。不久后,A公司发布业绩下修预告,股价也跌至15元。如今,你是否觉得损失了25%的价值,想等到股价再到20元的时候再卖?如果你得到了A公司的一些新消息,研究后发现A公司并不具有极端风险,但是难以判断长期持有是否有风险。你会仍然想收回名义上的25%的损失吗?大多数投资者都遇到过类似情况。

投资股票后,股票的价格涨了又跌,投资者变得十分矛盾。这就是锚定效应在影响我们。

一、无处不在的锚定效应

诺贝经济学奖得主、行为金融学奠基人卡尼曼教授在研究中发现,人们在思考与决策的过程中常常过分看重那些显著的、难忘的证据,以至产生认知偏差,学界后来称之为锚定效应(Anchoring effect)。所谓“锚定”,是指人们决策时常会以那些显著的、难忘的证据作为起始点,就像把船锚用锁链连在船上、抛到水底、禁锢住船只,造成思维定式。

锚定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,锚有可能来自他人、也可能来自内心,在投资中常见,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。例如,楼下新开一家包子铺,肉包子4元一个,很多人可能想买一个尝尝味道,但是老板说“4元1个、10元3个”,这样很多人可能下意识就选择了“10元3个”。因为相比4元1个,10元3个就更划算。单价4元就是商家给顾客设定的锚。锚定的常见场景,还有服装的吊牌价,总是先标一个极高的价格作为锚,然后给消费者一个看似很优惠的折扣。

二、投资中的锚定效应

投资中最常见的“锚定”现象有几种:

  • 一是先涨后跌,不愿意止损或止盈。如开头案例,股价先涨到20元、后跌至15元,很多人会将股价锚定在20元,期望价格回到20元再卖。而往往一路下跌、一路被锚定、一路不甘心,就像丧失了操作能力,最差的情况甚至忍无可忍、浮盈未出亏本出。
  • 二是看好的股票还没买就涨了,然后不敢追。例如,12元的时候看好某股票,犹豫了几天涨到15元。很多人这时候会把价格锚定在12元,期望价格回落到12元再建仓,结果一路等、一路上涨,再也没有12元的价格了。
  • 三是过分依赖某些技术分析做决策,比如箱体震荡上下沿也可能成为某些投资者的锚,主力也可能利用这些锚做反向策略。有些时候,我们明明买到了牛股,却拿不住,微利就抛,很可能就是主力、游资利用锚定拿走了筹码。

三、如何应对投资中的锚定

认识锚定效应,是为了不被锚定带偏。理性投资者会依据自己的投资策略来决定如何操作,趋势投资者会分析趋势是否改变,价值投资者会审视公司的业务情况、财务状况、盈利前景,然后再决定加仓、继续持有或卖出。具体来说,解除“锚定”的方法有这几种:

  • 不以本金为锚。交易行为取决于策略,严守纪律即可,与本金无关。高位买的股票回撤,该止损就止损,犹豫、期盼只会被越套越牢。
  • 不以特殊价格为锚。常见的特殊价位,如选股时的价位、近期最高价、近期最低价等历史价格,这些价格只能反应过去的状况,而与现在的形式、未来的价格关联并不强,也不应该作为买卖的依据。
  • 不以专家的意见为锚。大V、专家、游资,股市的参与者众多、目的也不同,所以各路专家的意见和逻辑(包括券商研报的估值和盈利预测),可以作为参考,但不能作为决策的唯一考量。理性投资者应该独立思考,建立自己的完整投资策略。

所以,忘掉成本,你的投资与成本价毫无关系——它只与你的投资策略有关,符合策略的拿住,不符合的该断就断。

VCAI.CN 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vcai.cn/index.php/caishang-maoding/

(0)
v形反转的头像v形反转
上一篇 2023-12-20 21:24
下一篇 2023-12-21 20:42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

关注微信

2022042007343997